2024-04-19 11:31

开创性的疫苗战略有望战胜抗菌素耐药性

在最近发表在《Npj疫苗》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反向疫苗开发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个机会,以确定针对抗微生物剂耐药病原体的疫苗临床试验早期阶段保护的相关性,以防止诸如iii期临床试验重大失败、疫苗开发投资损失以及人群暴露于无效疫苗等问题。

背景

病原体中抗菌素耐药性的发展正迅速成为与疟疾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同等或可能更高程度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开发疫苗的过程繁琐而昂贵,而且在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病原体的情况下,由于缺乏有关保护相关因素的信息,情况变得更糟。

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ARS-CoV-2)而言,由于发现了可以与病毒刺突蛋白结合的抗体,从而阻止其与宿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结合,疫苗的开发进程大大加快。这一发现还表明,中和抗体滴度可以作为保护的相关指标,因为它们表明疫苗的临床疗效。

对于大多数抗菌素耐药病原体,疫苗保护宿主的机制尚不清楚。虽然免疫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被广泛用于开发抗微生物耐药病原体的疫苗,但缺乏有关保护相关因素的信息,继续存在危及后期临床试验的风险。

一个关于这项研究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反向疫苗开发方法,这是一种疫苗开发的新范式,需要在疫苗开发过程中更早地获得有关疫苗效力和免疫反应的信息,以便及早确定保护的相关因素,而不是接近第三期试验。他们还采用这种模式来评估抗抗菌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疫苗。

这一过程被称为反向疫苗开发,因为与典型的疫苗开发程序相比,疫苗功效信息的采购顺序是颠倒的。这一信息来自已经出现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致病性感染高发的人群,而不是最终将接种疫苗的人群。

逆向疫苗开发的范式临床试验设计(1/2期):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用于SSTI高风险受试者。

鉴于动物模型在开发抗微生物耐药性病原体的疫苗方面并非不可靠,使用高风险人群有助于比较未受保护和受保护个体的免疫反应,这可以提供有关保护相关因素的数据。

开发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疫苗的努力已经产生了四种候选疫苗,它们针对不同的抗原并使用四种不同的保护机制。根据动物模型研究和体外试验的结果,该疫苗已进入I期和II期临床试验。疫苗通过了安全性评价,抗体效价令人满意。然而,这些疫苗的三期疗效试验失败,表明缺乏有关保护相关因素的充分信息。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本研究的研究人员采用反向疫苗开发范式设计了一项随机、观察者盲、安慰剂对照的I期和II期试验,以评估GSK开发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候选疫苗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

该研究讨论了反向疫苗开发与传统疫苗开发过程的不同之处,反向疫苗开发从评估疫苗的功效、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I期或II期试验开始,而不是在III期试验中进行功效评估。这确保在疫苗开发过程的早期就发现与保护相关物有关的潜在问题,并且不会在该过程中投入大量资源的最后阶段导致疫苗失败。

如果是首次为人类开发疫苗,通常会进行有佐剂和不含佐剂的第一阶段安全性试验,并根据第一阶段安全性评估的结果,进入第二阶段,以评估有效性和免疫原性。比较疫苗在未受保护和受保护人群中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助于确定保护的相关因素,然后可用于制定、安排和促进对一般人群的疫苗功效评估,并改进疫苗剂量。

研究人员详细讨论了在探索保护相关因素时需要评估的各种参数。这些包括血清学、细胞反应、免疫信号、转录谱、记忆免疫细胞反应和背景免疫。

结论

总而言之,该研究描述了一种新的疫苗开发模式,涉及在感染目标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病原体的高风险人群中进行I期和II期试验,以便在开发过程进展到III期试验和有失败风险之前了解保护的相关性。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疫苗开发中的严重问题,例如接触无效疫苗和资源投资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