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9 18:26

学业压力与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高风险有关

最近发表在《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上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实现某些目标的需求是否以及如何增加了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

抑郁症和青春期

青春期是抑郁症的高危期,这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在许多国家都在上升。事实上,七分之一的澳大利亚中学生被认为患有临床抑郁症。

许多学校提供预防性心理干预,如正念、认知行为疗法(CBT)或心理教育,这些对所有学生都很容易获得。然而,这些方法往往未能证明在缓解抑郁症状显著的疗效。

还提出了其他改变学校环境的干预措施。先前的随机试验表明,促进健康和社会经济技能的全校干预措施可以减少青少年的抑郁症状。然而,由于缺乏对哪些风险因素必须优先考虑的了解,这些方法的有效性有限。

成就目标

成就目标被定义为指导行为的认知表征,已被确定为青少年抑郁症的可改变风险因素。

成就目标可以进一步分为精通目标和绩效目标。精通目标包括那些学生定义为他们在发展理解或技能方面的成功,而表现技能则反映了超越同龄人所定义的成功。

掌握方法的目标意味着学生对学习和发展能力感兴趣。相比之下,掌握回避目标指的是学生避免在某一学科或任务中表现不佳的动机,这可能是由于害怕无法学习或理解该主题。

表现方法目标指的是比同龄人更好的动力,而表现成就目标被定义为学生避免表现不佳和显得无能的愿望。

成就目标与抑郁

一些心理学模型表明,追求成就的人更容易抑郁,因为他们往往更关注表现,而不是精通目标。此外,无法与同伴成功竞争可能会导致由于感觉不足而降低自我价值。

相反,以掌握为导向的方法会促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学习更多。对这些人来说,自我价值并不取决于他们的表现如何,他们的能力水平,或者他们是否比同龄人表现得更好。相反,这些人积极地适应挑战,不太可能变得沮丧。

这些取向可能会因学校文化以及是否对精通或表现目标的评价较高而成功转变。随机试验报告说,这种干预降低了焦虑,增加了体力活动,提高了信心和能力。

只有一项研究探讨了成就目标如何影响抑郁症状。为此,13-14岁和18-19岁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更大,他们的目标是表现而不是掌握。

一个关于这项研究

目前的研究试图通过控制混杂因素和使用更具代表性的学生样本来扩展这些发现。为此,数据来自澳大利亚儿童国家纵向研究(LSAC)。

研究队列包括3,200名4到5岁的幼儿园参与者。婴儿组中约有2700人在出生后的第一年被招募。这两组学生分别就读于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

抑郁和学业目标

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在幼儿园队列中,掌握方法目标每增加1分,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得分的风险降低33%,而在婴儿队列中观察到降低30%。随着掌握-回避目标的每一次相应的增加,在幼儿园和婴儿队列中分别观察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得分增加35%和44%。

在幼儿园组中,表现回避目标每增加1分,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得分就会增加25%。然而,这与18-19岁时的心理困扰无关,这与掌握目标所观察到的情况不同。在两个队列中,没有观察到表现方法目标与抑郁风险之间的显著关联。

结论

从目前的纵向国家级青少年队列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抑郁与他们的成就目标有关。虽然这是一项早期研究,但其发现反映了评估学校环境干预对掌握方法目标的强调的效用。

应该教导和鼓励掌握方法的目标,以促进心理健康。不可避免地,这些目标将促进个人成长,帮助形成实践将提高一个人的能力和技能的信念,并帮助学生适应压力和失败。这些方法还将强调学生将自己与过去的表现进行比较的重要性,而不是与同龄人进行比较。

课程、考试制度、社会和学校文化中与这些因素相关的价值以及个人/遗传因素可能有助于青少年实现目标。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确定是否专注于学校层面的掌握方法目标,而不是基于同伴的表现比较,可以预防抑郁症。